導讀:據華爾街日報在今年1月底報道,得益于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增長,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已坐擁6,000億美元市值,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根據最新的市值顯示,臺積電現在市值已經高達6188億美元,領先于英偉達的5910億美元,這不但讓他們躍居全球最值錢的半導體公司,也讓他們躍居全球第八大公司。
一月底超越騰訊,成為亞洲市值最大公司
據華爾街日報在今年1月底報道,得益于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增長,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已坐擁6,000億美元市值,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據來自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基于可查詢到的最新收盤價的數據,在全球范圍內,臺積電排名第九,緊跟巴菲特(Warren Buffett)麾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BRKA)。被臺積電從亞洲市值排行榜榜首位置擠掉的是中國的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TCEHY,簡稱﹕騰訊),中國政府對國內科技巨頭的持續(xù)整頓已讓騰訊受到影響。
截至報道截止日期,騰訊市值約為5,690億美元。FactSet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15日以來,臺積電市值持續(xù)高于騰訊。在那以前,去年8月初之后臺積電市值多次短暫超越騰訊但隨后又被反超。
使用臺積電芯片的產品數不勝數,包括iPhone、電腦和汽車等。據來自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以半導體產業(yè)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所發(fā)布數據為基礎的信息,世界上最復雜的半導體產品有超過90%是臺積電生產的。這些芯片中的晶體管寬度還不到人類頭發(fā)絲直徑的千分之一。
臺積電總部位于臺灣新竹,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商,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也是發(fā)展中市場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根據MSCI明晟(MSCI Inc., MSCI)的數據,在頗具影響力的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中,臺積電是最大的單一成分股,截至12月底權重接近7%。
該公司在一月曾表示,將2022年資本支出預算設定在400億-440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因在全球芯片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需求繼續(xù)激增;相比之下去年的預算為300億美元。
臺積電首席執(zhí)行官魏哲家(C.C. Wei)本月表示,他預計今年公司收入將比去年創(chuàng)紀錄的新臺幣1.59萬億元(約合570億美元)至少高出25%。
分析師和投資者稱,鑒于臺積電相對于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 INTC)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等競爭對手的技術優(yōu)勢,以及其芯片的普遍應用,這證明了臺積電的市值合理。臺積電還為一些英特爾競爭對手代工芯片,包括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簡稱AMD)和英偉達(Nvidia Corp., NVDA)。
Optimas Capital Ltd.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投資官Thomas Wong說:“臺積電與其競爭對手之間的技術差距正在拉大。這就是我們看好這只股票的原因。”O(jiān)ptimas持有臺積電股票,是一家對沖基金管理公司,專門從事多空股票投資,即買入一些股票的同時押注其他股票將下跌。
Wong還稱,臺積電已從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受益。這一緊張局勢已使得中國芯片制造商更難在技術上迎頭趕上。
截至報道日收盤,臺積電股價今年迄今累計上漲約4%,不過隨著全球市場普遍回落,該股自1月17日見頂后漲幅有所收窄。臺積電不僅在臺北上市交易,還以美國存托憑證的形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
海通國際證券集團(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Group Ltd.)大中華區(qū)科技分析師Jeff Pu表示,投資者近期可能會關注影響股市的更廣泛問題,比如通脹和對美聯儲將更快加息的預期。
臺積電無法免受半導體行業(yè)周期的影響。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近將臺積電目標價上調了4.9%,至新臺幣648元(約合23.4美元),略高于周二的收盤價新臺幣641元。
該行表示,如果需求放緩,臺積電將面臨庫存價值縮水的風險。2019年1月,臺積電曾以宏觀經濟環(huán)境趨弱、手機市場季節(jié)性因素以及大量庫存為由下調過業(yè)績預期。
為整頓互聯網行業(yè),中國實施了一連串新規(guī)并開出了一系列罰單,騰訊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簡稱:阿里巴巴)等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票去年因此遭受打擊。騰訊已減持了在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com, Inc., 9618.HK)和Sea Ltd. (SE)這兩大資產中的持股。騰訊的估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賴該公司對其他科技公司的巨額投資。分析師表示,騰訊可能面臨剝離更多資產的壓力。
一些投資者同時看好騰訊和臺積電。駿利亨德森投資(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的投資組合經理Richard Clode稱,在2021年初因為監(jiān)管和估值擔憂拋售騰訊股票后,他管理的一只基金又重新投資了騰訊,而且他認為,監(jiān)管方面的挑戰(zhàn)將在某個時點得到緩解。與此同時,臺積電是該基金的10大持倉股票之一,Clode稱贊臺積電的資本支出計劃是一個增長信號。
金融界:臺積電能夠成為萬億美元股票嗎?
在去年八月,金融界以這個標題為題發(fā)布了一個文章。據報道,臺積電有一條可行的途徑加入12個零俱樂部,但一些不可預測的挑戰(zhàn)可能會阻止它在2025年達到這一里程碑。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最先進合同芯片制造商。許多領先“無晶圓廠”芯片制造商,包括AMD、高通和蘋果,都依賴臺積電來制造他們最小和最強大芯片。
由于市場對新芯片胃口越來越大,臺積電過去幾年收入激增,其股價在今年2月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該股在過去五年上漲了300%以上,但隨著全球芯片短缺產生新順風,它可能會攀升得更高。
臺積電目前的市值約為6000億美元。英特爾相信它可以在2025年前,從臺積電手中奪回工藝領先地位,其市值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臺積電能否保持領先于英特爾,到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家價值萬億美元的代工芯片制造商,還是會在達到這一里程碑前停止增長?
1、為什么臺積電到2025年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
許多分析師和芯片制造商認為,由疫情加劇全球芯片短缺,將持續(xù)到2023年。來自5G、物聯網(IoT)、家庭自動化、數據中心和消費電子市場的長期增長應該會保持低供應.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基于這些預期,從2021年到2026年,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可能以7.3%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如果臺積電今年收入符合分析師對560億美元的預期,并與預計復合年增長率保持同步,那么它在2025年可能產生740億美元收入,在2026年會產生800億美元收入。
臺積電目前的市銷率約為過去銷售額的13倍。如果它在2025年之前保持該市銷率(P/S),其價值將略高于9600億美元。但作為市場領導者,臺積電的增長速度可能超過更廣泛代工市場,其中還包括UMC和GlobalFoundries 等增長較慢公司。
在2015年至2020年間,臺積電收入實際上以美元計算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1.8%。如果臺積電在2021年至2026年,以9%的復合年增長率超過市場的預期增長,那么它可能會在2025年產生約790億美元收入。將該數字乘以13將使我們的市值達到1.03萬億美元。
2、為什么臺積電到2025年可能不達到1萬億美元
到了2025年,臺積電可能價值1萬億美元,但三個挑戰(zhàn)可能會阻止它加入12個零俱樂部。首先,臺積電的市銷率和市盈率目前徘徊在歷史高位附近。
許多投資者為臺積電支付溢價,因為他們認為全球芯片短缺將持續(xù)下去。作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關鍵,臺積電自然是順應這一長期趨勢。
但如果發(fā)生三件事,投資者可能會停止支付這一溢價。首先,英特爾可以通過積極擴展第三方代工服務來逐步趕上臺積電。臺積電目前仍處于領先地位,但英特爾在2024年和2025年的雄心勃勃目標,計劃在2nm節(jié)點及以后與臺積電和三星匹敵,將迫使臺積電大幅提高資本支出以保持領先地位。
如果臺積電未能領先于英特爾,后者正在尋求美國和歐洲政府補貼支持,以加快其計劃,那么臺積電未來五年增長可能會放緩。
其次,越來越多的芯片制造商和分析師認為,當前芯片短缺將導致供應過剩。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和其他芯片制造商都在通過建設新工廠來增加資本支出,以解決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但這樣做可能會將鐘擺推向另一個方向,并導致芯片供過于求。
最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傷害臺積電。它在臺灣制造最小芯片的工廠,容易受到潛在攻擊。它還面臨來自美國壓力,要求切斷與中國芯片制造商的聯系,并在美國建立更先進的工廠。
3、專注于臺積電的核心業(yè)務而不是市值
臺積電有望在2025年成為一家價值萬億美元的芯片制造商,但前提是英特爾無法實現復蘇,長期順風(即5G、數據中心、物聯網、汽車)保持強勁并防止供應過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如果開始出現任何裂縫,投資者可能會停止為臺積電的股票支付溢價,該公司的價值在2025年可能遠低于1萬億美元。
話雖如此,臺積電的核心代工業(yè)務依然強勁,到2025年它可能仍將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臺積電頂級客戶可能不會僅僅因為三星和英特爾增加支出,而更換芯片制造商,因此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公司核心優(yōu)勢,而不是懷疑其市值是否會達到1萬億美元。